我作为80后,童年时还没有“托举”一词,而自己孩子童年时,全社会都在卷“托举”。反思一下,父母果真没有托举过我们吗?并不是。只不过他们当年的方式方法不同罢了。原来托举的背后有一个比例,一个物质层面托举与精神层面托举的比例。8月10日全国上映的《不再退缩》,就在探讨家长如何找到托举孩子的黄金比例。
《不再退缩》由曾获第21届中国电影金鸡奖导演处女作奖的齐星自编自导,潘斌龙、侯佳音、左小青领衔主演,讲述了刘中华(潘斌龙 饰)发现并挖掘小女儿刘星榆身上的冰球运动天赋,以永不放弃的精神,坚持十几年治愈女儿的跛足,并打破外人的偏见,鼓励女儿勇敢走上冰球运动之路的故事。

这个故事中有几个元素值得我们注意,其一是刘星榆的天生跛足,其二是冰球运动。这两个元素加入到刘中华和刘星榆这对父女的人物关系中,就成为了探讨物质托举与精神托举比例的有效抓手。
刘星榆的跛足是天生的,因此想彻底治好它,就需要父母不仅付出金钱,还要付出时间、耐心等无形资产,更要在精神上帮助刘星榆克服自卑、恐惧等负面情绪。
影片把刘星榆的成长分成了由侯佳音等三个演员饰演的三个年龄段。这三个年龄段里都有关于治疗跛足的段落。细看会发现,不同年龄段,治疗跛足的核心不同。有的时段金钱更重要,有的时段时间和耐心更重要,有的时段克服心理障碍更重要。
虽然观众的孩子大都没有刘星榆这样的天生疾病,但这一套治疗跛足的过程,足以让人产生思考,思考自己在纠正孩子某项缺陷时,应该在不同时段付出不同的努力。心理上的帮助、时间和耐心上的付出,在关键节点上会比金钱更重要。单纯想靠花钱就纠正孩子的某项缺陷,也是不远远够的。

冰球运动,则是孩子走向社会的隐喻。在孩子能在社会上立足前,家长的托举其实是无法提前停止的。就像片中国际联队与兰迪队的对比。前者资金充裕,训练条件顶级,汇聚精英,费用高昂,处处体现出“钞能力”。后者资金捉襟见肘,训练条件朴素,成绩好坏全看队员的精气神。
即便是富二代、官二代,也总会遇到比自己更富、比自己父母官更大的二代。因此,物质维度永远存在着量化的高低差,每个孩子初入社会,起点都是兰迪队,抬头望去,也都会有一个高高在上,需要自己去翻越的国际联队。
面对这种物质维度的硬差距,那物质托举的效果自然就有了天花板。想要捅破天花板,除了中彩票,就只能依靠精神托举。潘斌龙饰演的刘中华,正是一个在精神托举方面付出很多的父亲。他的这份精神托举,最终帮助刘星榆实现了人生逆袭。

当然了,因为精神无法量化,所以相对于物质托举付一得一,精神托举必须要时刻观察反馈。有时候你付出的精神托举,可能和孩子需要的存在偏差,反而引发不好的效果。这在片中也有描述。刘星榆曾与刘中华发生过激烈的争吵。
如何探索适合自己孩子的托举比例,以及如何及时调整精神托举的准确方向,是做父母的重大课题。《不再退缩》以一个充满温情与励志的现实主义故事来抛砖引玉。希望众多卷到疲惫的家长们,可以从中收获一些启迪,早日把自己的比例和方向调整到最佳状态。